与父亲的这段对话,赵九章的女儿赵理曾一直深深记在心里。多年之后,她才慢慢知道,父亲的名字与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那样的密不可分。这是赵九章用生命最后10年献身的事业。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动全世界。赵九章的血液像黄河一样奔腾起来,他开始写文章、作报告,在各种场合发表讲话,阐述人造卫星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次年,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说:“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很快,中科院成立了“581”组,赵九章任副组长,并于10月率代表团去苏联访问。苏方招待很热情,但唯独代表团提出想参观有关卫星的内容时,他们表现得很谨慎,事事都要打请示。有一天,代表团被带到一个院子里,开来一辆卡车,车斗里是一台仪器,用布盖着。掀开盖布,里面是一个形似探空火箭的箭头,上面有一些探测仪器。苏方介绍说这就是进入轨道的卫星。赵九章等人绕着卡车看了一阵,提出能否打开外壳看看里面的布置,却没能得到同意。尽管如此,这已算是一次重要的参观了。回国以后,赵九章说:“美国、苏联发射了这么多卫星,但是重要的资料一定是保密的,不会告诉我们的。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卫星,有自己的探测手段,只有掌握第一手的材料才能走到空间科学的最前沿。”此后便是数年的扎实预研。1964年底,赵九章结合六七年来卫星预研工作的基础,给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建议将发射卫星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这封信受到了周总理的重视。▲赵九章1964年12月27日给周恩来总理的关于中国研制人造卫星建议的信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潘厚任对那段经历记忆犹新。“1965年4月22日,我正在厂里半工半研,突然接到电话,赵所长要我当晚到他家去。我蹬上自行车,赶紧就去了。”落座后,赵九章激动地说:“周总理已指示要提出设想规划,我们从1958年开始一直在做准备,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现在终于来到了。”很快,中科院组织起最强阵容,开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这就是后来的“651”任务组。同年10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研制的方案论证会召开,代号“651会议”。“会议一共开了42天,是我一生中参加过的最长的一次会议。”潘厚任回忆。他们白天开会,晚上计算,其间周总理还邀请参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观看文艺节目。经过集思广益,会议用4个方案、15万字的专题材料,勾画出这颗承载中国人梦想的人造卫星的雏形——1米直径近球形72面体,播放《东方红》乐曲,1970年发射,它的名字叫做“东方红1号”。接着便是攻坚克难的研制征途。不料,一场飞来浩劫砸进赵九章的人生,仅仅相差18个月,被“靠边站”的他没能等到“和原子弹一样重要的事”变成现实的那一天。潘厚任还记得赵九章生命的最后时光。那是在原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小楼的门堂里,大木箱当桌,小木箱当凳,赵九章佝偻着身子写“检查”……“年轻人自行车轮胎破了,在门口修理,他也过去看看。看得出他很想帮忙,但形势所迫,他无法多言。”即使是在“文革”中饱受冲击的时候,赵九章对内心的孤独与苦楚只字不提,他心里想的,仍然只有人造卫星。
四下无人时,他曾悄悄问过潘厚任:“工作进展怎样?”不敢多谈,也无需多谈。那呼啸着划破酒泉基地清冷夜空的“长征一号”火箭,已分明带着赵九章毕生的夙愿,一飞冲天,永载史册。
以上内容节选自科学网《赵九章:最是那一抹东方红》(作者 丁佳)。
从上面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到赵九章院士和所有的“两弹一星”元勋一样,严守国家秘密,做到“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同时从赵九章院士到苏联参观访问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苏方采取了严密的保密措施,遵循了以下接待境外来访人员的保密管理规定:
具体如下:
❶ 接待国(境)外人员参观访问和开展交流、合作、谈判时,须履行书面审批手续,制定保密工作方案,确定访问参观的公务路线,并实行接待全过程跟踪服务。
❷ 涉外活动中的会谈场所、参观路线应尽量避开涉密区域、设施,无法避开的涉密物品和部门部位应采取转移和覆盖等措施。❸ 向国(境)外人员介绍情况时,必须以公开发布的情况和资料为准。对外提供科研相关的文件资料或物品的,应当经过保密审查;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审批。人物简介:
赵九章,浙江吴兴人,1907年出生于河南开封,我国杰出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家。1950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并主持研究所日常工作。1955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系主任。
赵九章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从1957年起,他积极倡议发展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1958年8月,中科院成立人造地球卫星研制组,他是主要负责人。根据国内运载工具的发展,他提出了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的建议。他对中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定,对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起了重要作用。1968年10月26日清晨,赵九章去世,享年61岁。1999年9月,他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