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嘉墀,一个普通人鲜少知道的名字,却与“两弹一星”功勋、“863计划”倡导者、自动化与控制技术开创者等荣誉紧紧相连。他的一生,胸怀祖国而情系九天,搏击天宇却默默无闻。早在学生时代,在硝烟中长大的杨嘉墀便下定决心:要让中国造出自己的火车、飞机、军舰,用先进的工业改变国家的状况。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他致力于科技创新,在多领域获得专利,成为国际科学界炙手可热的人才。然而,国外优厚的待遇无法动摇他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1956年,他携家人毅然回国,开始了屡建奇功的科研生涯。
从“581”工程到“嫦娥”探月,几乎中国所有卫星、飞船的研制和方案论证环节,都曾留下杨嘉墀的身影。但是,杨嘉墀的身影总是淡淡的,他习惯将功劳和成绩记在别人身上,把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归给自己。
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时,出现了氮气气压减小的问题。如果氮气真的发生泄漏,那么卫星就再也不能回家了,科研人员无法向党和人民交代。正在众人一筹莫展时,杨嘉墀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证明这不过是虚惊一场,要求卫星按计划继续运行。几十年后有人问起这件事,杨嘉墀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他只承认那两天睡不好觉,每当卫星在测控中心经过时,都要爬到山顶去验证自己的计算结果。
其实,杨嘉墀的功绩,又岂止航天领域,他在试验、测试、卫星导航等多个学科中都作出过突出贡献。即使他早已于2006年去世,其思维仍然在宇宙中飞驰,成为照亮未来科技工作的明星。
杨嘉墀格外低调。淡泊名利的个性,赋予他主动保密的基因;而愿为祖国昌盛长期接受严格的保密要求,错过一个又一个自我宣传的“良机” ,则是他理想价值的体现:“我做的事情是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只要我的想法能够实现.能够为国家得到好处,我就心满意足了。”

杨嘉墀会见中国航天员
人物简介:
杨嘉墀,著名空间自动控制学家,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是自动检测学的奠基者,中国自动化学科、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创建人之一。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勋章”。中国科大建校初期,在自动化系兼任教授,在自动监测专业首次开讲反应堆控制课程,为我国后来的核潜艇研制工作培养了一批技术骨干。杨嘉墀领导和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姿态测量系统的研制。作为空间技术分系统的设计师,在我国返回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论证和技术设计中,提出一系列先进可行的设计思想。他领导研制的返回式卫星姿态系统及数据分析指标均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他还指导研制了为原子弹爆炸试验所需的检测技术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