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辞沉默铸坚甲,甘献年华逐紫烟。
心事浩茫终不悔,春雷作伴国尊严。
--陈能宽

在“两弹一星”的功勋册上,有这样一位特别的人物,在长达近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他隐姓埋名不为人知。旁人以为,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科技工作者。
受命参与原子弹研制中最为关键的“爆轰物理试验”之时,他却从未接触过炸药,甚至连雷管都不知为何物。然而,他却不辱使命,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攻克了世界级的技术难题。
“东方巨响,大漠苍茫,天似蘑菇腾地长,人伴春雷鼓掌。”在科学家中,他又有难得的诗词情怀。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金属物理学家陈能宽。

灵台无计逃神矢

陈能宽和家人在美国
1947年,陈能宽和妻子双双被美国耶鲁大学录取,并于1950年顺利获得物理冶金博士学位。在美国,陈能宽因与人合作发表《金属晶体中滑移线传播的微观电影显示》一文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这篇文章打消了材料学界对“位错”理论的质疑,奠定了陈能宽在金属物理学领域的先驱地位,陈能宽很快地成长为享有国际声誉的金属物理学家。虽然享受着优渥的待遇,但是在他内心深处一个念头一直挥之不去,那就是回到生他养他的祖国。
正当他学成准备回国时,中国被迫进行抗美援朝战争,使他有国难回。直到1955年秋,中美两国在日内瓦达成“交换平民及留学生”协议,他才真正有了归国的希望。终于,在1955年11月25日,陈能宽带着全家大小乘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于12月16日抵达深圳,实现了回国愿望。有人不解美国条件这么好,为何非要回去呢?他从容淡定地回答:“新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没有办法不爱她。这种诚挚的爱,就象是被爱神之箭射中了一样,是非爱不可的,正如鲁迅的诗句所说,我是‘灵台无计逃神矢’呀!”
甘献年华逐紫烟

1984年纪念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二十周年,陈能宽(右)与万里(中)、朱光亚(左)参加宴会
1960年6月,陈能宽忽然接到一纸调令,奉命参与原子弹、氢弹的攻关事业,学金属物理出身的他惊愕半晌,便转身收拾行李,告别家人,在公众视野中消失了,这一走便是整整25年。这25年里,陈能宽率领一支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攻关队伍,在极为简陋的条件下,反复试验,向世界最尖端的技术发起挑战。在国外严密封锁的情况下,自己试验得到的任何数据都是难能可贵的,但是谁也没想是否能公开发表论文,更未想到过个人的名利。他们自豪地互相鼓励说:“我们要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写篇大论文!”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他立即又投身于氢弹的攻关工作。在中国两弹及核武器的发展研制工作中,陈能宽主要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随着原子弹、氢弹相继研制成功,陈能宽把注意力集中在核武器的进一步安全、可靠、小型、轻量等方向上。他通过调研分析,力主开展中国新一代起爆方式;支持不同相态特种材料的充分利用;参与外套与内容物适配性和相容性研究。他从不放过看似细小却很关键的技术细节,例如金属与炸药的粘结,武器化工程因素对核武器动作的可能影响等。
多年后,陈能宽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我连炸药是什么东西都没看到过,甚至连雷管都没碰过。”团队里有从矿山上调来的人,也有使用过普通常规武器和手榴弹的人。“他们就比我经验多一点,他们是我的老师。”陈能宽自己将此后的那段岁月叫作“自力更生”和“能者为师、互相学习”的岁月。
“沉默”一生守初心

陈能宽返回故里
当一本本档案从尘封的保密档案中被逐步解密的时候,我们了解到了陈能宽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由于工作的特殊性,他必须对所有亲人保密,甚至不能告诉妻子自己要去哪里,只能通过一个个不停变换的信箱号码和妻子通信。工作条件何其恶劣,他又何尝不知道自己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而他却在书信里开导妻子:“如果我有什么不幸,你要想得开。当年我们抛弃洋房、轿车,带着儿女们回国,就是为了让祖国富强。”而不知丈夫神秘任务的妻子,也只能欺骗孩子。邮箱代码,成为一家沟通的唯一渠道。面对孩子的追问,陈能宽依然只能选择“沉默”。直到1986年,陈能宽同邓稼先等科学家一起走进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这一最高奖励,人们才突然发现,消失了25年多的陈能宽回来了。
1989年,陈能宽终于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湖南慈利江垭镇。然而,他日思夜想的父母已不在了,大哥二哥也去世了。年过花甲的妹妹抱着他泣不成声:“哥,这些年你都去哪了?妈妈生前那么疼你,临终时还不停地呼唤着你的名字啊!”面对父母的坟茔,面对亲人的疑问,这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唯有长跪不起,化为更深更久的沉默。
春蚕到死丝方尽,许身为国终不悔。陈能宽一生舍家为国,用“沉默”守护国家机密,用行动践行对祖国诚挚的爱,这就是一位“两弹一星”元勋的家国情怀,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绝对忠诚。
人物简介:
陈能宽,著名金属物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先后任中科院应用物理所研究员、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职。于中国科大建校初期兼任教授。
陈能宽在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中,主要领导组织了核装置爆轰物理、炸药和装药物理化学、特殊材料及冶金、实验核物理等学科领域的研究工作。组织并参加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同步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在较短的时间内,攻克了技术难关,实现预期结果。在领导、制订和实施国家“863”计划过程中,为推动中国激光技术领域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家人眼中的陈能宽 相濡以沫的保密爱情》(央视网)
《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逝世,他曾和邓稼先并肩走上主席台》(瞭望)